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设计

2022-10-18 11:26

前言

201010月我应中国建筑协会的邀请,在国家主会场与来自国内外的其它六个著名建筑师共同探讨设计文化问题。演讲的建筑师有当时的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常务副会长徐朋先生、著名的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先生、著名的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先生、著名的英国建筑师弗兰克·皮特先生、著名的新加坡建筑师蔡家声先生、著名的美国建筑师汤姆·约翰逊等七位专家。

我演讲的内容是弘扬优秀的中国民族文化,演讲中得到全场二千多位设计师的多次热情鼓掌,演讲结束后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会长马挺贵先生等领导专门登台对我表示祝贺、肯定、赞扬。会后,数十家北京的媒体记者采访了我。回南京后,我又与一些设计师就设计文化问题作了交流。

图片

 2010年高祥生在国家会议中心作主题演讲

图片

《中华建筑报》报道的会议嘉宾和发言的主要内容

现根据《中华建筑报》的文章“内容”摘要,经微调后,完成本文,并发本人公众号。

一、当代文化发展的特点

在信息社会中,文化的发展、传播无论是速度还是广度,都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全球的文化产生互相影响,互相兼容;另一方面各民族的、各地区的文化又必然以一种新的的面貌凸显自身的个性、特色。因此,探讨产生这种现象的缘由、研究这种文化现象的发展规律和形式是对于建筑设计师、环境设计师、室内设计师都是很有必要的。

图片

南京阅江楼的室内设计 高祥生摄影

图片

南京鸡鸣寺的建筑装修 高祥生摄影

图片

南京科举博物馆中以平面的形式表现赴考人群 高祥生摄影

(1)文化的地域性和设计的独特性

在文化形成的诸多因素中,地理环境的因素是关键的。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由于人和事物因受到所在地域环境的影响,所表现出的文化特征明显地带有所在地域环境的特征,这种特征是其它任何地方的环境无法造就和复制的,因此地域文化又具有明显的、独特的可识别性。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都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特征。

图片

南京阅江楼中的装饰装修 高祥生摄影

图片

南京鸡鸣寺入口的建筑装修 高祥生摄影

(2)民族文化的延续性和发展性

一方面,民族或地域的文化形成后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延续性、包容性和发展性;另一面,文化在历史进程中都会求得发展变化,改变其原有的形态。文化发展的特点是:一方面,本民族、本地域的文化形态,在保持稳定的惯性下,对外来的文化和现代的文化具有排斥性。但是另一方面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会不可避免地受外来文化、现代文化的影响,它会以一种包容的态度吸纳、接受新的文化。这时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既保持自身原有的文化形态,同时又不断地改造一切落后的、不适应现代社会的文化形态,吸纳新的文化形态,最终形成一种具有新内涵、新活力、新形式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形态。

图片

金陵小城中的建筑及环境 高祥生摄影

图片

金陵小城中的建筑、景观 高祥生摄影

图片

在金陵小城中透过廊道欣赏外景环境 高祥生摄影

图片

金陵小城中的中式建筑端庄、华丽 高祥生摄影

在今天,民族和地域文化的演变现象必须从现代文化的背景中考虑。当前,现代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各个国家不可再封闭式的发展。任何民族、任何地域的文化都会受到现代文化的影响。无论你是愿意还是不愿意,当今的民族文化必须放在现代文化的背景下来谈论。而且现代文化也不是静止的,是动态的,是发展的。所以说现代化影响的地域文化的形态是可变的,是动态的。

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各种外来文化开始涌入中国,对中国的设计文化产生明显的影响。回顾一下近40年来的室内设计的文化特征,就可以发现,一方面各种不同的设计风格充斥市场,另外一方面各种中国传统文化的装饰风格日益盛行。这种现象就体现了一种在现代化、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文化交融的互相排斥、互相兼容,最终统一的现象。

另外,中国近40多年来的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形态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生活方式要求产生适应这种生活方式的物质形态,反映在室内空间上就要求有新的空间形式、新的思想观念,并要求产生适应新的审美理念的物质形态和新的装饰形式。

图片

金陵小城中的黄昏以灯光带强调建筑的轮廓 高祥生摄影

图片

灯光增添了金陵小城夜色的美感 高祥生摄影

图片

金陵小城夜晚的景色 高祥生摄影

图片

LED灯增添了金陵小城夜晚的美感 高祥生摄影

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道路

1)传承地域文化的迫切性

我赞同“洋为中用”的观点,并不主张“中西合璧”。如前所说既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那么一方人就应该有适应一方人的文化。

任何一个民族,只有保持其本民族的地域特色,才能在整个世界文化圈中凸现出来。有人曾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同时我认为:“只有地域的才能体现民族的”。因为地域文化的形态是最明显的,而最明显的才能最凸现。

随着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民族文化的复兴、民族意识的强化,中国人必然会认同、寻求、梳理、发扬、光大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而发掘地域文化中优秀的形态特征表现地域的文化是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正确道路。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因为地理因素、人文差异、文化积淀的不同必然会形成自身的文化特征。这种特征在某一阶段会因为某种外来的因素发生变化,但由于本质的因素不会变,其自身的文化特征终将会凸现。中国在鸦片战争以后,本土文化受到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而21世纪中国的经济、中国的综合国力、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在提升,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人又一次喊出了寻根的口号,喊出了中华复兴的口号。

图片

鸡鸣寺天王殿 高祥生摄影

图片

金陵小城夜晚的灯光 高祥生摄影

2)发展地域文化的必然性

我也赞同“古为今用”的观点,中国古代的文化浩瀚如海,但这浩瀚的海水只用解当今的渴。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要发展的,都是要革新的,这也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它是由各种因素所致。

a时代因素

当今社会物质形态在变化,人的意识在变化,人的审美观念也在变化。这种意识和观念的变化反映在设计领域上就是对中国文化认知的差异。

同样是中国的建筑,中国的艺术处于不同的时代人们对于建筑形态和艺术风格的认识程度都有所不同。

图片

用平面形态表现科举博物馆赴考场景  高祥生摄影

图片

灯光成了夜间金陵小城景观的主角  高祥生摄影

b工艺因素

传统建筑以源于农耕文化基础上的手工艺为主,几千年传承下来已经非常娴熟。现在的建筑技术和现代装饰工艺发展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了,生活观念变化了,取而代之的是建筑工程、装饰工程的大规模工厂化、模数化、装配化。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是很多传统匠人的手工艺形式将会失传,先前的雕梁画栋等传统工艺在建筑工业化生产的背景下都将改变制作模式。

图片

金陵小城中的科技因素有很多,但在夜晚主要是灯光设计 高祥生摄影

图片

金陵小城塔和建筑形体的显现主要是灯光的作用 高祥生摄影

c材料因素

随着建筑技术的进步,建筑材料变得丰富多样,对于新的建筑形式的出现提供了各种可能性。这就促使新的建筑形式的不断出现。在今天,若是再用以前的砖石、木材等来表现建筑就变得不实际了。钢、玻璃以及各种仿真材料的应用导致了了建筑形式和装饰形式的更新日趋频繁。所以说设计的创新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形态、生活理念改变、物质产品不断丰富后的必然结果。

图片

大报恩寺遗址公园的琉璃塔的形体与原来的塔形没有差别,但所有材料都用了新型材料,因此塔中的构造形态发生了改变 高祥生摄影

图片

大报恩寺遗址公园中利用5D技术表现报恩寺的历史富有感染力 高祥生摄影

图片

大报恩寺遗址公园中用5D技术再现生命的起源 高祥生摄影

图片

大报恩寺遗址公园中用5D技术表现生命的起源  高祥生摄影

图片

大报恩寺遗址公园中用5D技术表现自然的力量 高祥生摄影

图片

大报恩寺遗址公园中用5D技术表现宏大的佛事场景  高祥生摄影

图片

大报恩寺遗址公园中用5D技术表现宏大的佛事场景 高祥生摄影

d生活形态

社会在发展,社会的经济水平在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社会的生活形态、人们的生活形态、人们的思想观念、审美情趣都在发生变化。因此,为了满足社会和人们生活需求的新的建筑作品、环境艺术作品也随之发展变化。而在表现这些新建筑、新功能的作品中必然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新的表现形式。

图片

金陵小城建筑中的灯光设置 高祥生摄影

图片

5D技术显示的金陵小城 高祥生摄影

图片

金陵小城用5D技术表现水乡景观 高祥生摄影

三、在传承与中发展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现代化与地域化两者之间并非就是相互排斥的,而是可以相互融合,各取所长的。对于当今中国的环境艺术设计,更多的就是要在传承与创新的权衡中不断发展。

在对传统建筑、传统工艺的设计中创新,要有一定的根基,应做到创新不离根。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有深厚的底蕴,是一个独立的从未间断的文化体系,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中有许多文化是可以继承的。现在我们对于建筑无论是怎样革新都必须了解中国建筑中的形制、形态、法式、用材等,都必须了解中国传统装饰文化中含蓄性、平面感、陈式化等特征。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最根本的东西,才能进行提炼整合,而经提炼整合后的作品,就是基于传承基础上的创新。

图片

大报恩寺遗址公园中琉璃塔的室内 高祥生摄影

图片

大报恩寺遗址公园中采用新的技术和设计方法表现遗址文化 高祥生摄影

在建筑装饰创新中有各种不同的表现方法。把传统的建筑界面、空间形态中本质的基本因素加以提炼,再表现出来,就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手法。可采用简化构件的手法,运用新材料进行表达,去掉了许多过渡性的构件和细节。而是将传统的构件进行简化、提炼、变化、强化、再表达出来。

另外在创作中可以将传统建筑的局部构件分解后再组合、再创造,表现某种设计意向……

这些方法都是大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对文化继承和发展的一些创作思想和方法。我们可以采纳或不采纳,但我们更应该不断地思索、拓展一种新的设计方案。我的标准只有一个:在现代文化的背景下,弘扬本民族优秀的文化,去为中国的社会、中国的民众设计出更加实用、更加安全、更加生活、更加生态的生活和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