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东南大学教授高祥生:建筑学强调形象思维,室内设计的根本意义在于营造场所精神

2021-07-16 11:02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祥生

内容来源于中国房地产报

中房报记者 焦玲玲 | 南京报道

近日,在“线索、线构、线象——设计图示三人行”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教师作品联合展上,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祥生为展览作序写道,“线”是探索、表现建筑形态的最准确的元素,是构成建筑和环境设计形象的最主要方法;线条结合色彩,特别是马克笔构成的色彩,是表达设计形象最快捷、最便捷的方法。

从1997年开始在东南大学上课,拥有40多年建筑学教学生涯的高祥生一直坚持认为,建筑学强调形象思维,建筑形象创造、建筑表达最好还是用绘画的形式,而不是做建筑模型,“我的一个主张就是学生用线表达形象能力非常重要”。

“徒手功夫是中国建筑师特色,也是中国设计师的看家本领。”

这种创作被他称为“画建筑”,强调创作者主观对建筑物的感受,用线条来表现对建筑的想象,抒发自己对建筑的情感、对世界的情感。与之相对的则是“建筑画”,即对已存在的建筑的描绘,也就是建筑是什么就画什么,比较被动。

高祥生是中国资深室内建筑师,国内室内设计专业的发展离不开他的身影,他主导编制了多个室内装修、室内设计的规范标准,其中《室内陈设设计规范》是全国首部,填补了国内室内陈设设计标准的空白。

6月底,高祥生在南京接受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如果说把建筑全过程比作交响乐的乐曲,那么后期的篇章就是由室内设计来完成。国内搞了将近40年的室内设计,但并没有明确说出室内设计的根本内容就是营造场所精神。

其实我国早期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是不分家的。随着社会需求越来越注重空间的居住品质,促使建筑领域的分工越来越细,室内设计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室内设计逐渐成为一个专业,应是建筑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房地产报:您之前写过一篇《室内设计之于建筑设计的独立价值》的文章,文中针对大多数室内设计,对室内独立价值不是很清晰的状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能否阐述一下室内设计评价的标准?

高祥生:原来有一种说法,建筑设计是整个建筑全程设计的乐队指挥,这个指挥要负责结构、水电、空调等协调工作,但我认为建筑设计主要是完成了一个建筑的空间界定,后续还要有人完善,比如一些功能不太完善的空间进行调整,界面美化等。这个过程需要和建筑师,空调、水电工程师,以及后续的部品部件和设计师、生产商打交道,需要有人来协调,我认为最好的角色就是室内设计师。如果把建筑全过程比作部分交响乐的乐曲,那么后期的篇章就是由室内设计来完成。

建筑是一个整体空间,最终的任务是构成一个场所,这个场所拥有功能和精神的明确指向性。场所构成一般有三个要素:一是空间;二是道具,比如柜台之于商场,茶桌之于茶室,餐桌之于餐厅,只有有了这些道具才能构成场所;三是人。道具和人的不同导致了场所也是千变万化的。场所的特定指向性就是场所精神,场所精神的营造正是室内设计的任务。

中国房地产报:中国的室内设计专业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高祥生:其实我国早期的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是不分家的。老一辈的建筑设计师往往要同时完成这两个方面的工作,比如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等,当时都是建筑师同时做完的。改革开放之后,因为产业的发展,室内装饰装修业开始兴起,建筑师也不能像过去那样从建筑设计到室内设计都统筹负责,室内设计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体系。

随着社会、产业的发展,建筑层面的分工越来越细化,往宏观拓展就是现在的城市设计,往微观深入就是室内设计。其中室内设计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发展得特别快,一个重要因素是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生活环境的舒适性和美观性,另外我认为还有一个客观因素就是中国的混凝土建筑的持续存在,混凝土建筑在后期装修时可以在非剪力墙、非承重墙上拆墙打洞,增加装修工程量。

中国房地产报:近年来,您主导主编了多个室内装修、室内设计的规范标准,在您看来,目前室内设计行业有哪些关注点?

高祥生:我认为,第一,相对之前的混凝土建筑,钢结构建筑的数量在增加,钢结构建筑属于网架结构,原有的结构形态很美观,本身就是具有美感的建筑形态,一般不需要拆墙打洞做装修,可以减少装修的量。第二,产业形态正在发生变化。行业一开始提菜单式装修,后来是全装修、精装修,目前叫工业化或者产业化,产业化中很重要的就是装配化,要求设计精准化、部品化、标准化。也就是说,设计师要做好准备,未来不能随心所欲创意很多形象,更多的是要研究标准件、插件、接口如何,装配式建筑应像搭积木组成。我觉得未来国内应有一批人去研究部品部件的标准化,研究建筑构件如何搭接。

中国房地产报:上述这些变化将对行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高祥生:首先就是设计师的转型问题。建筑产业化深入发展对设计师的要求提高,必须要懂这个产业,懂部品部件如何搭接,懂产业化的项目工程。这就需要观念上的转变,从湿作业转变成干作业的概念,如何将部品部件拼装起来。其次,装配化、产业化之后的生产形式与传统建造不同,传统建筑的设计建造流程是串联式的,工业化、产业化的设计模式是并联式的。如传统的做法是业主方先委托建筑师,建筑师做完后交给结构设计师,之后再交给设备设计师,最后再交给室内设计师,这样一条串联式的流程。未来必然会改变成并联式,很多部品部件在不同地方生产,最后在一个地方进行拼装,这就决定了设计形式的不同。最后,要认清国家发展趋势,现在新建楼盘、楼堂馆所的体量慢慢减少,但老建筑更新却有着大量的工程,并且改造会持续进行。行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课题要求我们不断去更新知识,来适应新的情况做好新的工作。

中国房地产报:您如何看待装配式装修未来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发挥室内设计的价值?

高祥生:国内整个装配化的进程跟生产力的发展、物质财富丰富、思维方式是紧密相连的。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倡导下,装配化进程不断往前推进,尤其是钢结构建筑得到快速发展。具体来讲,我认为装配式主要是完成面与面、体块与体块间的对接、组合,不可能在现场做非常单一的东西,要进行批量化,室内设计师在其中肯定有用武之地。前面我提到室内设计的价值是营造场所精神,做的是部品部件、家具陈设,这些建筑产业链末端的内容直接与人生活相关。这些工作范围都是室内设计、陈设设计所涉及的。

中国房地产报:您刚才提到了陈设设计。如今室内陈设以快速发展为新型产业,您还主持编制了全国首部《室内陈设设计规范》,如何看待室内陈设的重要性?

高祥生:室内设计在中国发展速度很快,工程量很大,从事人员很多,但这个专业如果要持续发展,则需要理论支撑以及专业基础知识的普及。以前行业规范主要是以建筑设计为主,建筑下游细分领域的规范基本没有。在相关部委、领导支持下,早期我主导编制了《室内装饰设计规范》。

至于陈设设计,“陈设”一词并不是国外的舶来品,我国在《后汉书》中就提到了陈设。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人们对居住品质要求高,“陈设”越来越受到重视,范畴也越来越广,室内陈设随之也得到快速发展。《室内陈设设计规范》是在2019年正式发布并实施的,这个规范是在保持与住建部相关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相关规范一致的同时,增加了陈设设计独立和原创部分。相比其他室内设计规范都是提出要求、应该如何做,室内陈设规范则反向思维,侧重点在于不能做什么,规定了很多不允许做的事情,比如儿童用房不应设置质硬且尖锐的陈设品,居住空间的走廊、2米以下不易设置突出10厘米的陈设等等。

中国房地产报:您对年轻设计师有哪些期待或者建议?

高祥生:之前我们室内设计分会的老会长说过,国内室内设计是仓促上马的,我觉得“仓促上马”这个词用得很好。确实是,行业门槛低,什么样的人都能进来。我们以前评价建筑师要用多久才能成为一个成熟的建筑师,有专家认为至少8年,在校读书时间,加上跟进一两个工程项目的时间。所以,设计师的知识基础、经验积累很重要,现在很多室内设计师都需要补课。一方面是提高制图语言,制图是设计师的语言表达,现在很多设计师画图不规范,这在过去的建筑学中是不允许存在的。另一方面要提高构造知识,做的东西要牢固。现在设计师开口闭口都在讲好看,那么好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无论是传统的形式美,还是现代美学都要掌握。

中国房地产报:您对如何培养建筑类专业学生的形象创造能力方面有何主张?

高祥生:建筑学专业强调形象思维,目的就是为了创造一个未来的、想象中的、意愿中的建筑和建筑空间。形象思维源于形象积累,形象积累就是绘画、写生。画画对建筑学院学生有三大功能,提高审美能力、形象记忆和形象表达。建筑学中的形象创造、形象表达都是以线为主。一直以来我的主张就是学生用线表达形象能力非常重要,国外包括国内有些高等院校则是通过模型,我不太主张用模型。徒手功夫是中国建筑师特色,也是中国设计师的看家本领,很方便,很经济。形象思维对建筑学的学生非常重要,美术是提高我们审美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很好途径,但是建筑学中的绘画教育应该怎么教,怎么画,是值得探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