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祥生:威尼斯建筑的多元风格(上)

2018-08-30 01:58

上世纪80年代我看过杨廷宝老师、童隽老师画的圣马可教堂,其形态奇特、色彩绚丽。后来又在各种杂志、影视作品中看过不少关于圣马可广场及威尼斯大运河的场景,加上这些年又知道威尼斯有个建筑双年展,因此去威尼斯目睹圣它的建筑风光一直是我愿望。


晨曦中威尼斯广场上阿曼纽二世雕塑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夜幕中的圣马可广场(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2000年我去过威尼斯,但很匆忙。今年5月我第又一次去意大利的威尼斯,下榻在圣马可广场边上的酒店,以便更清晰地目睹威尼斯的建筑和风光。


回国后一直想要写篇有关威尼斯建筑的文章,由于自己对威尼斯的历史文化知之甚少,一直没敢下笔。即使至今仍有一些问题还是没有完全搞清楚,然而对威尼斯建筑的特点好奇促使我对这种特点的形成想谈一些看法,不当之处请方家指教。


据我所知:公元 453 年和公元810年由于两次外邦的入侵,迫使威尼托地区的渔民和农民迁到环礁湖的中央Rivoalto群岛(现在威尼斯所在地),特殊的环境迫使他们在水上建造了房屋,人们先是在水底的泥地上打下大木桩,再铺上木板,然后用砖块、石头建造了房子。现在的滨水的房屋基本都是以这样的方式建造的。后来人们又拓宽了群岛的水湾、河道,形成大运河、支流及水巷,沿河道两侧建造房屋,河流的脉络于是形成了城市的布局。目前,威尼斯有一个外海,有一条 45 公里长的大运河和177 条支流、2300 条水巷和 428 座桥梁。


13 世纪后,威尼斯人从战争中获取巨大利益,同时马可·波罗环游世界的归来影响扩大,进而成为世界的商贸中心和文化中心。威尼斯的贸易为威尼斯带来了权力和财富,也为威尼斯带了世界各地的文化与艺术。此时,威尼斯商人为竞相炫耀其财富和显赫,在一些建筑上不吝奢华。所以,在威尼斯除了有金碧辉煌的公共建筑外也不乏有各种奢华的府邸和高档的公寓……


我在圣马可大小两广场转悠过多次,深感圣马可广场是开阔的、舒展的、富有韵味的……。但使我困惑的是:整体感很强的圣马可广场的空间是不同风格的建筑组成:大广场上圣马可教堂立面中既有显明哥特式建筑的垂直构建,又有拱起的拜占庭风格的穹顶和绘画,至于室内,其平面更是典型的基督教堂惯用的十字架平面。广场两侧的建筑,一边是较典型的古典建筑,另一边在古典建风格中渗透了巴洛克风格。两个广场的交叉处是一钟楼,它是大小两广场的制高点和视觉中心。钟楼原为海上航行的瞭望塔,现成为圣马可广场的标志性构筑物,高高耸立的灰红色调的钟楼是什么风格我不太清楚,但钟楼与两边的长廊,与圣马可教堂,与广场的整体环境无论从尺度上还是色彩上评价都很协调。


钟楼与两边的长廊,与圣马可教堂,

与广场的整体感觉很协调(一)(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钟楼与两边的长廊,与圣马可教堂,

与广场的整体感觉很协调(二)(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拿破仑说过“圣马可广场是欧洲最美的客厅。”广场一端的圣马可教堂披红戴绿,金光闪闪。在佛晓霞光的衬托下圣马可教堂的形态动人;而阳光照耀下的圣马可教堂更为妩媚,盘旋的海燕使教堂的室外空间更加生动;夜幕下的圣马可教堂和环境都已笼罩在深蓝色的色调里,这时的教堂显得格外安静。


佛晓霞光下的圣马可教堂(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阳光照耀下的圣马可教堂(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夜幕下的圣马可教堂(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广场一侧有序排列着成片咖啡座,人们在里面休憩、品尝咖啡、自然觉得格外舒坦、惬意。夜幕下,广场的建筑的局部仍闪烁着的灯光,使这里的一切显得神秘。夜幕下的大广场是静谧的,而广场上时而飘扬的悠扬的西洋音乐,这时音乐座中的人们都陶醉在醇香的饮料和高雅的音乐中……


阳光下圣马可广场的咖啡座(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夜幕中圣马可广场的音乐会(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圣马可小广场由相向而立的总督府西立面和图书馆东立面围合而成。威尼斯总督府,教科书称其为拜占庭风格,虽然它与圣马可教堂毗邻但是两者的建筑风格截然不同。教科书上都把总督府立面的造型作为拜占庭的典范向读者和学生介绍,由清华大学陈志华先生著的《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三版)》中如此描写到“威尼斯总督府是欧洲中世纪最美丽的建筑之一。总督府曾经几度改建,原来是一座拜占庭式的建筑,……它的平面是四合院式的……总督府的主要特色在南立面和西立面的构图。……这墙面的处理显然受到伊斯兰建筑的影响。……这两个立面的构图极富有独创性,奇光异彩,世界建筑史中几乎没有可以类比的例子。……”从这段文字中可以得到几个结论:总督府的原貌是拜占庭式样的,中途改造过,可见拜占庭样式就不会太纯正。我认为陈先生对南立面和西立面的描写是细致精确的,陈先生详尽的介绍了总督府外立面特别是南立面和西立面是拜占庭风格的典范,但是陈先生既然提到了总督府是四合院式的,但我没看到对内庭的描写,我所见到的内庭主面上以及室内空间大多是古典风格,依稀可以见到巴洛克风格在建筑上的体现。为何内庭的风格跟外立面截然不同,是原有的还是加建的,其缘由我不得而知。


而图书馆东立面是古典风格。总督府和图书馆的立面两者风格上没有一致之处,但是他们在视觉感知上统一协调了,我觉得是尺度和色彩的一致性的原因,总督府的建筑高度与图书馆的高度是等高的,它们的颜色又都是统一的亮灰色,其尺度与色彩的协调促使小广场整体感的形成。


相向而立的总督府东立面和图书馆的西立面形成圣马可小广场(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深夜相向而立的总督府和图书馆立面依稀可见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威尼斯总督府的立面(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总督府的内庭(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总督府与圣马可教堂毗邻(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从总督府长廊观看图书馆(图片来源:作者自摄)